1 二氧化碳充裝操作規程
1.1充裝前應檢查氣瓶是否經過檢驗的氣瓶,未經過檢驗的氣瓶嚴禁充裝;
1.2檢查所有管路、接頭、螺栓和電接點等是否準備就緒,所有管路接頭部位的密封情況是否達到要求。
1.3充裝泵啟動
a)打開排液管線上的排液閥,啟動電機,將泵轉速調至150rpm,觀察泵的運轉是否正常;
b)正常后,逐步提高轉速至600rpm,慢慢關小管道上排液閥逐步提高壓力至5MPa;
c)檢查活塞桿密封圈有無滲漏,桿上是否結冰,有滲漏時可將壓緊圓螺母適當擰緊增加密封壓力;
d)檢查各接頭密封墊有無泄漏;
e)一切正常后,將泵轉速逐漸提高,達到所需的流量。
1.4充裝
a)將氣瓶擺放到充裝排,用充裝接頭連接氣瓶,打開3只氣瓶角閥,開機前檢查各閥門、氣壓表、充氣管道有無異常,開回氣閥門、液體閥門、啟動電機打開調速器,調至500轉/分,進行充液;
b)開啟瓶閥時應緩慢操作,并注意監聽瓶內有無異常響聲;
c)當第 一只充滿后,打開第四只,關閉第 一只以此類推;
d)充裝流量不得大于8m3/h且充裝時間不得小于30min;
e)氣瓶的充裝量應嚴格控制,確保氣瓶在高使用溫度(60攝氏度)正常使用;
f)充裝完畢后關閉液體閥門、回氣閥門、電機、檢查各閥門、儀表、充氣管道有無異?,F象。
1.5 二氧化碳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9000mg/m?。
1.6 二氧化碳可能發生的事故和處理方法
環境危害: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產生溫室效應。
危險特性:盛裝液體二氧化碳的設備與容器遇高溫、明火有爆炸危險,流速過快容易產生和積聚靜電。
滅火方法及滅火劑:用水冷卻設備或容器,選用適合周圍火源的滅火劑 。
滅火注意事項: 滅火人員須穿戴防護用品且用重霧水保護操作人員。
應急處理:處理泄漏物必須穿戴氧氣防毒面具和防護服,防止液體二氧化碳灼燒。消除方法:關閉泄漏的鋼瓶、貯槽閥門,并開霧水保護關閉閥門人員,若解決不了,將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,驅散周圍的人及動物。
操作注意事項:鋼瓶裝液體二氧化碳,須配戴安全附件,平時用肥皂水檢查鋼瓶是否漏氣,搬動時,避免滾動和撞擊,貯存液體二氧化碳的容器須時刻檢查容器的閥門、儀表等容器外壁。 儲存注意事項:儲存于陰涼、通風良好的庫房內,遠離熱源、火源,防止容器破裂。
表一:不同充裝溫度下氣瓶的高充裝壓力
氣體名稱 | 充裝溫度 | 在不同公稱工作壓力下的高充裝壓力/MPa | |||
15MPa | 20MPa | ||||
氧氣 | 氬氣 | 氧氣 | 氬氣 | ||
氧氣、氬氣 | 5 | 14.0 | 14.0 | 18.2 | 18.3 |
10 | 14.3 | 14.4 | 18.7 | 18.8 | |
15 | 14.7 | 14.8 | 19.2 | 19.4 | |
20 | 15.1 | 15.1 | 19.8 | 19.9 | |
25 | 15.4 | 15.5 | 20.3 | 20.4 | |
30 | 15.8 | 15.8 | 20.8 | 20.9 | |
35 | 16.1 | 16.2 | 21.3 | 21.4 | |
40 | 16.5 | 16.5 | 21.8 | 21.9 | |
45 | 16.9 | 16.9 | 22.4 | 22.4 | |
50 | 17.2 | 17.2 | 22.9 | 22.8 |
表2二氧化碳液化氣體的充裝系數
氣體名稱 |
分子式 | 由氣瓶公稱工作壓力確定的充裝系數,kg/L不大于 | |
20.0MPa | 15.0MPa | ||
二氧化碳 | CO2 | 0.74 | 0.60 |
1.7充裝記錄的填寫
1.7.1充裝記錄應有專人填寫,記錄內容包括:
a) 充裝氣體日期;
b) 瓶號;
c) 室溫;
d) 充裝壓力;
e) 充裝起至時間;
f) 充裝人;
g) 充裝前剩余氣體是否與將要充裝的氣體相同;
h) 異常情況記錄。
1.7.2充裝記錄應保存不少于2年。
2氧氣、氬氣充裝操作規程
2.1充裝前應檢查氣瓶是否經過檢驗的氣瓶,未經過檢驗的氣瓶嚴禁充裝;
2.2檢查所有管路、接頭、螺栓和電接點等是否準備就緒,所有管路接頭部位的密封情況是否達到要求。
2.3啟動充裝泵
2.3.1啟動前的準備
a)將泵與傳動箱連接脫開;
b)拆開冷端法蘭蓋、過濾器、缸體、活塞環部分仔細用四氯化碳清洗吹干,復位裝好;
c)打開傳動箱蓋檢查內部有無異物,是否清潔,連桿銷軸擋圈是否完好;
d)檢查油位至油窗中心位置為準;
e)檢查皮帶傳動部分,調節皮帶松緊程度,盤車看是否靈活;
f)檢查傳動箱與泵中間體是否連接好,仔細調節連接螺栓,使活塞桿行程極限位置符合要求,用手盤車看有無卡滯現象,直至運行靈活為止;
g)檢查各管路接頭處連接是否可靠,氣密性是否良好;
2.3.2啟動與運行
a)打開排液管線上的排液閥,啟動電機,將泵轉速調至150rpm,觀察泵的運轉是否正常;
b)正常后,逐步提高轉速至600rpm,慢慢關小管道上排液閥逐步提高壓力至5MPa;
c)檢查活塞桿密封圈有無滲漏,桿上是否結冰,有滲漏時可將壓緊圓螺母適當擰緊增加密封壓力;
d)檢查各接頭密封墊有無泄漏;
e)一切正常后,將泵轉速逐漸提高,達到所需的流量;
f)停車時,先關閉管道的進、出液閥,將泵內的液體打盡后,關閉調速器,方可停機,再打開排空閥,將泵內的殘液排出,然后關閉總電源。
2.4充裝
a) 首先打開甲排,關閉乙排;
b) 打開液體閥,預冷機器1分鐘,打開回氣閥門,放掉已氣化的氣體,啟動電機。
c) 打開調速器500轉/分;
d) 當甲排達到所需壓力時,關閉甲排總閥,緩慢發開乙排總閥,將甲排氣瓶依次關閉;
e) 開啟甲排總閥迅速關閉乙排,逐個卸下氣瓶,依次類推;
f) 氧氣或氬氣在不同充裝溫度下氣瓶的高充裝壓力見表一要求;
g) 當充裝完畢后先關閉液體閥門,再關閉電機,檢查各閥門無異常。
2.5充裝記錄的填寫
2.5.1充裝記錄應有專人填寫,記錄內容包括:
i) 充裝氣體日期;
j) 瓶號;
k) 室溫;
l) 氣瓶充裝重量;
m) 充裝后總重量;
n) 充裝人;
o) 充裝前剩余氣體是否與將要充裝的氣體相同;
p) 異常情況記錄。
2.5.2充裝記錄應保存不少于1年。
2.6 空氣中氧氣、氬氣的平均容許濃度
2.6.1當空氣中氬氣的濃度超過33%有窒息的危險,
2.6.2當空氣中氧氣的濃度超過40%會發生氧氣中毒。
2.7氧氣可能發生的事故和處理方法
環境危害:無
危險特性:與可燃氣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,與還原劑能發生強烈反應。氧比空氣重,在空氣中易擴散。流速過快容易產生靜電積累,放電可引發燃燒爆炸。
有害燃燒物: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
滅火方法及滅火劑:切斷氣源(或液氧)。用水冷卻容器,以防受熱爆炸??蛇x水,泡沫二氧化碳,干粉砂土等適合周圍火源的滅火劑
滅火注意事項: 滅火人員須穿戴防護用品且用重霧水保護操作人員。
應急處理: 迅速堵漏或切斷氣源,保持通風。切斷一切火源,嚴防靜電產生,遠離可燃物。人員進入現場須穿戴防用具。
操作注意事項: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,持證上崗,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和相應法規生產設備,管路要嚴格脫脂,勞動防護用具不得有油污。工作現場嚴禁煙火,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和急救物品,有良好的通風措施和靜電系裝置。充裝速度<8m/s,充裝時間不能少于30min,搬運時輕裝輕卸,嚴禁拋滑滾。儲存注意事項:避免和還原性物質共存,倉儲地點距可燃物、道路、建筑,電器設備的安全距離應符合規范規定。通風良好庫房應有避雷設施。嚴禁煙火,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,大于10立方米的低溫液體容器不能放在室內。
儲存注意事項:儲存于通風庫房,遠離火種、熱源,氣瓶應有防傾倒措施。大于10立方米低溫液體儲。
2.8氬氣可能發生的事故和處理方法
環境危害:該物質對環境無危險,對水體無污染。
危險特性: 氬本身不燃燒,但盛裝氬氣容器與設備遇明火高溫可使器內壓力急劇升高至爆炸,應用水冷卻火中容器。
滅火方法及滅火劑: 用水冷卻火中容器,用著火環境相適應的滅火劑。
滅火注意事項: 滅火人員須穿戴防護用品且用重霧水保護操作人員。
應急處理: 切斷氣源,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,處理泄漏事故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,處理液氬應配帶防凍護具。若氣瓶泄漏而無法堵漏時,將氣瓶移至空曠安全處放空。
操作注意事項:密閉操作,加強通風,設有事故強制通風設備,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。持證上崗,操作時嚴格遵守操作規程。充裝時要控制充裝速度。充裝時間不少于30min。液氬泄露嚴防凍傷
儲存注意事項:儲存于通風庫房,遠離火種、熱源、氣瓶應有防倒措施。大于10立方米低溫液體儲槽不能放在室內。
3.緊急停車
如有緊急情況發生,按下緊急停車按鈕,系統自動停車。